明确自己的责任,决定着工作的态度和作风,是干好工作的动力和源泉,也是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。梁启超先生在《呵旁观者文》中,勾勒出一个不知责、不行责的“旁观者”形象,将此者比若“立于东岸,观西岸之火灾,而望其红光以为乐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,而睹其凫浴以为欢”之人。他进而写道,“人生于天地之间,各有责任。知责任者,大丈夫之始也;行责任者,大丈夫之终也;自放弃其责任,则是自放弃所以为人之具也。”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是对责任的注解;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亦是对责任的诠释。这些关于责任的经典篇章,是滋养后人心灵的宝贵财富。古往今来,“责任”二字是成事者心头的一根弦。正是有了这根弦,他们得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家庭、社会和国家,能将责任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之中。
知者行之始,且知之愈明方可行之愈笃。我们每个人由于社会角色、职责分工、所处岗位的不同,担负责任的性质、大小、轻重也不尽相同,但无论所居何职、所事何业,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试想,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中无数,对该担负的责任不清不明,势必无法担当尽责。因此,我们当认真对照岗位职责和初心使命,对表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,经常扪心自问,分内的工作搞清楚了没有?上级安排的任务弄明白了没有?落实这些工作任务的举措定扎实了没有?以此敦促、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行有方向、干有标准。
“知行常相须,如目无足不行,足无目不见。论先后,知为先;论轻重,行为重。”一项工作,知道了、明白了,是一个层次;尽力了、做好了,则是更上一层。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会,同样的事情,责任尽到了、功夫下足了,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;反之,如果马马虎虎、得过且过,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这也启示我们,面对工作和任务时,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、舍我其谁的积极态度,保持勤奋敬业、勇于拼搏的工作劲头,无论什么时候、什么情况下,都要做到思想不松、干劲不减。
回溯我们党近百年的光辉历程,在危急时刻、紧要关头,始终有英雄先锋不畏流血牺牲,勇挑重担、负重前行。长征途中勇往直前的坚韧不拔,抗战期间赴汤蹈火的豪情壮志,西柏坡下步履坚定的赶考决心,建设时期报效国家的奉献情怀,改革年代涉险滩、啃硬骨头的干劲闯劲。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,刻印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己任的华彩篇章,也召唤着后来者承续光荣,担当尽责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。当前,我们正处在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,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,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。当此之时,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强烈的担当精神,在其位、谋其政、司其职、尽其责,涉险滩、破坚冰、攻堡垒、拔城池,做到责任过硬、干劲十足。(王李彬)